如何欣赏中国古建筑?去大同这座千年古寺,就全明白了

发布日期:2024-03-03 06:34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大同是座严重被低估的城市。

云冈石窟、悬空寺、应县木塔、华严寺、九龙壁……个个如雷贯耳。

可古建筑要如何看,如何欣赏?

三分看,七分讲,了解不够,走马观花,会错过很多。

在大同市中心,有座名气并不大的寺庙,它与大同一样,被低估。

只有去了后,才会有一种“这么好的地方,怎么早没来”的感觉。

它就是善化寺,一座近千年的辽代建筑。

节假日去也少见乌泱泱的人群,很适合用它来了解中国古建筑。

看懂它,日后再看古建筑,就懂了门道。

1.远看布局

1)看整体,建筑群体。

建筑如人,中国古建筑就像中国人一样。

中国人讲究集体感,重团队。

古建筑很少有孤零零一个(除了荒郊野岭的破庙),一般都是几个建筑,组成一个院落。

这点和西方古建筑很不一样。

西方建筑重个体,雅典神庙、巴黎埃菲尔铁塔、凯旋门……

西方建筑常在一片平地,竖起孤零零一座建筑,雄伟、震撼,让人感觉,建筑可以压倒一切。

可中国建筑不是!

中国建筑常是单看一个并不起眼,可放在一起,那才震撼。

就像故宫,传说有9999间,8717间房子,不管多少,都绝对以规模取胜。

单看一个不觉得多么特别,可数量一多,那就是房多力量大。

1+1>2,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。

2)中轴对称。

中国文化讲究中轴线对称,对城市是,对建筑也是。

北京、西安等古都,都是四四方方,沿一条中轴线,对称布局。

古建筑也是一样,要是看平面图,一目了然。

善化寺的中轴线,由3座建筑组成:金代建筑天王殿山门、金代建筑三圣殿、辽代建筑大雄宝殿。

其他两侧建筑,都是以这条中轴线来对称。

就连装饰也一样。大殿前的晨钟暮鼓,左钟右鼓,也是对称的。

2.中看屋顶

看人会先看整体,再看特色。

建筑也一样。打眼一看,木质的,判断它是古建筑。再看就是看特色。

而中国古建筑最大的特色就在屋顶。

《诗经》里说: “如跂斯翼,如矢斯棘,如鸟斯革,如翚斯飞。”

说的是古建筑的大屋顶,像鸟儿张开翅膀,像锦鸡展翅,在高空自由飞翔。

说白了,就是造型舒展,屋顶不是直愣愣的,而是有着优美的曲线。

这就是中国人眼中屋顶的美,不是又直又呆,而是曲线的,有变化的。

有着3座辽金建筑的善化寺,很有大唐建筑的遗风,大气、雄壮。

不像明清建筑雕梁画栋,到处都是建筑彩绘与琉璃瓦。

它的屋顶很平缓,但极有气势。

善化寺中轴线上的三座建筑,用的都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顶级——庑殿顶。

这是屋顶最高级别,比古代老百姓家的硬山顶,等级高很多。

就像是锦衣玉食与粗茶淡饭的差别。

对于屋顶,不了解古建筑知识,只是凭感觉,站在古建筑前,最先扑面而来的,也常是它的屋顶。

因为体量最大,最醒目。

3.近看斗拱

要说细部,古建筑最精彩的就是斗拱了。

唐宋辽金的斗拱有承重作用,纯粹是出于功能作用,为的是减轻屋顶的力。

古建筑不容易保存,上千年的木建筑能保存到今天,斗拱功不可没。

上千年里,能躲过一次次大震,靠的就是斗拱对力的传递。

到了明清时期,古建筑技术发展,除了木材,砖的运用越来越多。

建筑不再靠斗拱承重,斗拱尺寸就变小,雕梁画栋,变成了纯装饰作用。

辽金建筑善化寺,斗拱还是承重作用。

站着三圣殿前,可以看到屋檐下的斗拱,一朵一朵,叠在一起。

体量硕大,数量又多,主要还是因为需要承重。但也正是这原因,让它们很有看头。

古朴、简洁,很符合现代审美。

古建筑细节有很多,可最重要的就是斗拱。复杂的时期简单化,了解了斗拱,就等于掌握了古建筑的细部精华。

写在最后

同样是六朝古都,可大同名气似乎不如古都的南京。

或许因为在全国各种古都排名里,南京远排在大同前面,而大同只排到了第九。

或许大同在中国历史的正朔里,没占一席之地。

从代国南都、北魏首都,北魏陪都,辽、金、元时初期的陪都。大同的首都与陪都,都与少数民族有关(鲜卑族、契丹族)。

不是全国统一性首都,让大同似乎一直都像庶出,不是嫡子。

这让大同在讲究出身的古代,地位没有配上它的实力。

有人觉得,看古建筑需要门槛,要不去了也看不懂。

但其实,门槛说高也高,说不高也不高。

要是把古建筑当成一个新事物去了解,就复杂。

建筑体量大,内容多,有房子、有泥塑、有壁画……

有各种学术名词:台基、梁柱、鸱吻、明间、步架……

光是去识别,就觉得一头雾水。

可其实,要是当成一幅画去看,当成一个人去了解,就发现也简单。

就是远、中、近,方法掌握,抓大放小,就不难了。

大同的善化寺,虽名气不比很多古建筑大,却是很好的例子,用它来了解古建筑,一目了然。

关键善化寺人也不多,非常值得静心去看。

去大同,善化寺不能错过!